1932年,還沒從大蕭條中緩過勁來的美國經濟,又被大西洋彼岸的一記重拳揍懵了。這年7月,大英帝國在渥太華召開經濟峰會上,正式推出籌劃三十年之久的帝國特惠制。該項制度規定:以大英帝國聯邦也就是英國及其殖民地為基礎,建立一個龐大的國際自由貿易區,成員國間實施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并一律使用英鎊為結算貨幣,而對于成員國以外的進口商品,則最高可以征收30%的關稅。
很顯然,所謂的帝國特惠制,實際上是將美國從全球產業鏈體系中剝離出去的大殺器!
因為美國那會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了,產能加起來比整個歐洲還多,經濟發達高度依賴出口。而英國依托海外殖民地又控制著60%的世界市場,它現在搞內循環關掉外部大門,等于直接廢掉了美國的主要出口市場,這對于仍掙扎在大蕭條末期的后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英美暗戰由來已久,論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今天的中美博弈。早在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首次超越英國時,在維多利亞時代擔任殖民大臣和貿易大臣的老張伯倫,就提出了英聯邦經濟帝國的藍圖,帝國內部自由貿易,對帝國之外的商品征收高額關稅,以此打擊美國崛起的同時維持英國的工業優勢。
1903年,老張伯倫辭去殖民大臣的職務,帶領黨內和黨外的支持者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帝國關稅同盟運動,英國政治危機全面爆發!
熟悉英國發家史的朋友應該清楚,自由貿易的旗幟最早是英國舉起來的,它既是英國工業革命的結果,也是古典自由主義派戰勝保守派的結果。所以老張伯倫在當時的環境下主張貿易保護,在古典自由主義群體看來不止是經濟問題那么簡單,而是保守主義要借美國崛起扳倒他們的政治問題。
于是,一場緣起于遏制美國的對外戰略分歧,很快演化成英國精英階層的政治對立,數十萬人為此整整辯論了三年之久,導致英國政治生態出現自17世紀即內戰以來最大的分裂。上議院的元老意識到,如果任由分裂發展下去局面遲早會一發不可收拾,遂把掀起這場風波的老張伯倫作為犧牲品,以注銷其黨籍的代價換取事態的平息。
2022-05-26 09:48:21
2022-05-25 14:46:39
2022-05-26 14:25:04
2022-05-26 15:40:24
2022-05-26 16:41:08
2022-05-26 11:15:21
2022-05-26 14:11:42
2022-05-26 17:26:28
2022-05-26 14:29:50
2022-05-26 11:58:14
2022-05-26 09:23:47
2022-05-26 11:20:57
2022-05-26 10:38:01
2022-05-26 09:41:16
2022-05-25 15:33:38
2022-05-25 17:31:18
2022-05-25 13:41:16
2022-05-25 16:58:08
2022-05-25 09:06:50
2022-05-25 10:29:30
2022-05-25 09:43:32
2022-05-25 10:08:29
2022-05-25 09:16:33
2022-05-25 10:18:01
2022-05-25 09: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