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已經很少看到“美國制造”了,但有一樣東西,美國瘋狂制造并販賣到全世界,中東、北非、歐洲,現在又要賣到亞洲,那就是“戰爭”。
俄烏沖突延宕三個月,依然未見曙光。有人在流血,有人卻在遞刀;有人受戰火的煎熬,有人恨不得火燒得更旺。美國不僅阻擋了一切有利于?;鹬箲鸬耐饨晃有?,讓本來充滿希望的和談被迫停擺,還在向烏克蘭提供越來越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就在幾天前,在原有136億美元對烏援助的基礎上,美國國會表決批準向烏克蘭再提供400億美元軍事和經濟援助。536億美元,這一數字已超過2021年俄烏兩國軍費總和的70%,這不是烏克蘭的“救命錢”,而是“送命錢”“索命錢”。
美國嗜血機器已開,不戰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不讓俄羅斯的血流干,是不會停手的。美國的如意算盤是,把烏克蘭當供品,在俄羅斯大廈傾塌時給“霸權中興”祭旗。歷史是公正的審判者,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惡人,販賣戰爭絕沒有好下場。讓我們撕下美國“正義使者”的偽善面具,拆穿美國“戰爭販子”的丑陋嘴臉,還原俄烏沖突四大真相。
一、俄羅斯會被西方干涉制裁擊倒嗎?
俄烏沖突爆發之初,人們對戰斗結果有各種猜測,既有“速勝論”,也有“投降論”,現在看來更像一場“持久戰”。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寫道:“在一場大國間的長期戰爭中,勝利往往屬于有堅實經濟基礎的一方。”
俄羅斯有世界第一大領土面積和戰略縱深,糧食、油氣等關鍵資源全部自給自足,還有完備且強大的工業生產體系,經濟基礎十分雄厚。在美西方“核彈級”制裁下,俄羅斯經濟仍基本保持穩定。盧布今年初以來升值增速12%,是全球表現最佳的貨幣。
沖突中最戲劇性的一幕,莫過于俄羅斯在制裁問題上絕地反擊。俄羅斯利用國際油氣供應的緊張氛圍,與同樣期待國際油價高企的海灣國家及美國石油資本組成隱形戰線,阻滯拜登政府的石油增產計劃,出人意料地推出“石油盧布”,把國際油價推升到歷史高位,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俄羅斯央行表示,今年前4個月,俄羅斯經常項目順差高達958億美元,增長超過兩倍,創下1994年來最高紀錄。這全靠一批不迷信西方的俄羅斯本土金融專家,看穿美元霸權貌似彪悍、實則虛弱的本質,找準西方大宗商品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玩轉撬動定價機制的杠桿。俄羅斯增加的能源收入足以應對軍事開支,同時穩住盧布匯率,使4月通脹水平恢復到去年年中水平。
2022-05-29 09:47:47
2022-05-29 10:32:20
2022-05-29 09:27:53
2022-05-29 09:08:36
2022-05-28 11:57:43
2022-05-28 20:04:06
2022-05-28 12:19:47
2022-05-28 09:33:02
2022-05-28 10:15:41
2022-05-27 16:51:58
2022-05-27 16:02:19
2022-05-27 15:15:25
2022-05-27 13:50:44
2022-05-27 09:15:42
2022-05-27 13:38:44
2022-05-27 11:08:04
2022-05-27 11:23:19
2022-05-27 12:01:14
2022-05-27 09:27:45
2022-05-27 08:27:30
2022-05-27 10:49:09
2022-05-27 09:21:00
2022-05-27 08:42:38
2022-05-26 09:48:21
2022-05-26 16: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