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與他國共享情報,并非什么稀奇的新聞。
然而近期,美國《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接連披露美國對烏克蘭的情報支持,結果卻有點尷尬。
“有官員透露,美國情報正在幫助烏克蘭獵殺俄軍將領”。5月4日,《紐約時報》的這則報道,標題直截了當,內容吸引眼球。
報道稱,據烏克蘭官員透露,俄烏沖突以來,烏軍已在前線殺死了大約12名俄羅斯將軍。
而多位匿名美國官員則確認,這與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情報支持有關。
俄烏沖突以來,美方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包括俄羅斯軍事總部的位置、截獲的俄軍對話,這些信息有助于定位俄軍高級官員,使烏軍可對這些地點和個人發動襲擊。
這種有關特定目標的情報支持是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實時戰場信息的秘密行動的一部分,在烏軍對俄作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報道一出,立即引發熱議。一直宣稱不直接介入俄烏沖突的美國,是否已經直接參與戰爭?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戴維·米勒在接受法國《回聲報》采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正在烏克蘭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而美國國務院前官員、外交關系法專家斯科特·安德森也指出:“如果美國向他國提供目標信息,且我們密切參與確定目標的決策并指揮這些部隊行動,那么他們就是我們的代理人。”
對此,美國政府的反應卻有些惱羞成怒。
5月4日晚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沃特森第一時間站出來批評稱,《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標題具有誤導性,是不負責任的。
她指出:“美國為烏克蘭提供戰場情報以幫助其保衛國家。我們提供情報的目的不是獵殺俄羅斯將領。”
第二天一早,美國國防部新聞秘書約翰·柯比也出來“辟謠”。
6日,柯比再次強調稱,美國對烏克蘭的情報援助作用有限,且并非其唯一情報來源。
看得出來,美國政府試圖極力“澄清”他們的情報分享行動,但卻引發了外界更多質疑。
《紐約時報》記者 朱利安·巴恩斯:但為何你們要把這些情報分享給烏克蘭?他們利用這些情報可以獵殺俄羅斯士兵,也包括高級將領。這是戰爭,交戰方肯定會這么做。如果說不是這些情報的錯,真的有點虛偽,有點故弄玄虛,這些情報就是為戰爭服務的。
2022-05-24 09:03:59
2022-05-23 08:05:55
2022-05-23 15:51:13
2022-05-23 08:57:03
2022-05-22 11:16:50
2022-05-21 09:16:13
2022-05-20 13:49:29
2022-05-20 16:26:35
2022-05-20 08:52:45
2022-05-19 15:07:10
2022-05-19 15:24:14
2022-05-19 09:50:47
2022-05-19 09:46:32
2022-05-19 08:59:44
2022-05-19 09:30:10
2022-05-19 08:04:18
2022-05-19 10:29:57
2022-05-19 09:33:28
2022-05-18 17:19:16
2022-05-18 08:49:08
2022-05-18 16:39:22
2022-05-18 09:50:26
2022-05-18 15:49:24
2022-05-18 13:52:09
2022-05-18 13: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