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德國位于歐洲十字路口的區位,可謂自古缺乏凝聚力,因此擴大版圖增加縱深自古以來就是德國為之奮斗的不竭動力。同時,某種程度上說,戰后被拔掉利齒的德國需要在美國的控制和自身對資源和市場的需求中找到微妙的平衡,既不能忤逆美國又不能失去獨立性。
應該說,默克爾基本完成了尋找平衡點的重任,于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德國充分利用歐盟的團結與美國抗衡,同時與俄羅斯達成能源的合作共贏。而能源的緊密合作也推動了德國在東歐問題上的成功,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也一度緩和。同時借助俄德友好,德國叫板美國也更有底氣。
但問題是,國際形勢時刻在變,尤其是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不僅陰魂不散而且變本加厲,俄羅斯只能奮起還擊。而俄羅斯的抗爭必然殃及池魚,令近在咫尺的歐盟尤其是德國深受沖擊。
再加上德國在默克爾之后的領導人朔爾茨沒有經天緯地之能,甚至缺乏蕭隨曹規的決心,于是德國的墮落也就在意料之中。
今天的德國,不僅160天敗光默克爾16年苦心孤詣的政治遺產,更走上了擁抱美國堅決反俄的路線。
誠然,因為英國的遠走高飛,德國為防止美英聯手興風作浪,選擇委曲求全拜倒在美國的牛仔褲下不足為奇。但像德國這樣跪得這么徹底,而且還妄圖通過自殘甚至自宮,也就是能源來恐嚇俄羅斯的,確實令人無語凝噎。
要知道,意識形態的對抗固然重要,但要因此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德國的賭注未免太過慘烈,畢竟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本質上已經回到了資本主義的家庭,德國的操作本質上是和過去的自己糾纏不清。
但問題是,二戰后的德國,雖然內心深處依然有軍國主義傳統,然而卻只能埋藏心中,沉醉于過去只能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深坑。
所以,如果繼續“劍走偏鋒”,德國本就不太美好的明天,必將更加遍布陰云。
2022-06-10 09:46:18
2022-06-10 14:11:17
2022-06-10 09:08:44
2022-06-10 10:20:36
2022-06-10 09:22:13
2022-06-10 10:32:50
2022-06-10 13:34:20
2022-06-10 09:17:06
2022-06-10 11:04:16
2022-06-10 08:52:47
2022-06-10 09:53:37
2022-06-09 08:59:37
2022-06-09 13:58:50
2022-06-09 16:04:55
2022-06-09 11:19:47
2022-06-09 09:07:18
2022-06-09 09:44:46
2022-06-09 14:17:01
2022-06-09 09:38:24
2022-06-09 10:28:58
2022-06-09 08:48:56
2022-06-09 10:25:44
2022-06-09 09:11:39
2022-06-09 09:32:17
2022-06-09 09: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