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睿智的老師!
古代中國一直是饑荒之國,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災荒史,天災人禍和饑荒戰亂充斥其間。
翻翻《資治通鑒》,幾乎寫滿了“大饑,人相食”,“大旱,易子相食”等字眼,一眼掃過的寥寥幾字,背后往往是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的白骨。
吃不飽飯的年代,其實距離現在不過幾十年,老一輩人記憶中,仍然銘刻著饑餓的痛苦。
非洲的大饑荒,也剛剛過去20多年,看看南非攝影師凱文·卡特拍攝的這張照片:《饑餓的蘇丹》吧。
照片上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孩蜷縮在地上,因為沒有吃的東西餓的快要死亡,而不遠處是一只虎視眈眈的禿鷲,正邊伺機等待,虎視眈眈,翹首企盼女孩死后可飽餐一頓。
就算到了今天,全世界饑餓人口數量,也達到8.2億人,也就是有8.2億人,夜夜在饑餓中入眠。
“中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占世界22%的人口,創造了世界奇跡。”在這奇跡的背后,是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技術,是千千萬萬中國農民的精心灌溉,還是國家對糧食問題極度重視。
因為,糧食這東西是人類的絕對剛需,你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不能不要糧食。
2022-06-16 08:42:40
2022-06-16 09:18:26
2022-06-16 09:58:37
2022-06-16 10:38:51
2022-06-16 09:48:23
2022-06-16 09:36:56
2022-06-16 10:05:13
2022-06-16 10:45:35
2022-06-15 14:34:55
2022-06-15 09:34:27
2022-06-15 10:42:54
2022-06-15 13:07:49
2022-06-15 15:26:45
2022-06-15 14:07:12
2022-06-15 09:14:35
2022-06-15 10:08:23
2022-06-14 10:09:50
2022-06-14 10:01:05
2022-06-14 11:45:51
2022-06-14 09:03:49
2022-06-14 10:25:42
2022-06-14 09:31:46
2022-06-14 09:48:31
2022-06-14 09:18:14
2022-06-13 16: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