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發生以來,中國陷入了一種戰略上的困境。一方面,俄烏沖突不僅中斷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對外貿易,還加劇了東亞的緊張局勢。
中國人對這場戰爭的態度不同,分歧較大。另一方面,中國指責沖突的根源在美國,正是美國支持北約的擴張才激怒了俄羅斯,同時也擔心美國有意延長俄烏沖突以此拖垮俄羅斯,加入國際社會譴責俄羅斯的行列對中方沒有什么好處。
不管中國如何回應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動的烏克蘭戰爭,美國都不太可能放松遏制中國的整體戰略。作為中國最大、軍事能力最強的鄰國,俄羅斯不是中國希望對抗的大國。
因此,中國的決策者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挑釁。中國的做法是在有關譴責俄羅斯的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的投票上棄權,并在關于俄烏問題的官方聲明中采取謹慎立場。
中國的平衡策略是有代價的。外交上,由于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中國與一些鄰國關系緊張起來,并疏遠了許多反對俄羅斯發動戰爭的發展中國家。經濟上,中國還要承受長時間因俄烏戰爭帶來的損失。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戰略損失,中國還是會堅持走這條中間道路,直到烏克蘭戰爭結束。只有美國為臺灣宣稱法理上的獨立提供軍事支持,才有可能改變中國的戰略考慮。
2022-06-07 09:08:40
2022-06-07 11:19:21
2022-06-07 14:55:42
2022-06-06 08:43:42
2022-06-06 09:37:42
2022-06-05 17:04:12
2022-06-04 10:59:02
2022-06-03 11:08:09
2022-06-02 16:22:46
2022-06-02 14:52:51
2022-06-02 08:35:42
2022-06-01 15:53:56
2022-06-01 13:53:49
2022-06-01 08:56:13
2022-05-31 09:56:59
2022-05-31 11:44:13
2022-05-30 15:52:00
2022-05-30 08:52:53
2022-05-29 10: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