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之際,德國國防政策出現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調整。
其先是大幅提升軍費預算,宣布設立總額達1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擴充軍備,且今后每年都將把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北約要求的2%以上。
接著又打破原有禁忌,首次公開向“戰亂地區國家”輸送防空和反坦克等致命性武器。
接下來,德國還擬派遣1.37萬名官兵加入“北約反應部隊”,向羅馬尼亞和立陶宛等國部署戰機和裝甲部隊。
不少評論人士驚呼:德國將告別二戰后奉行數十年之久的“軍事克制”文化和“和平主義”,這將重構歐洲軍事和政治格局。
的確,德國國防政策的轉變并非偶然。
除應對俄烏沖突帶來的安全壓力外,相關動作也有增強本國及歐盟的“戰略自主”、維系德美戰略伙伴關系等考量。
然而,研判德國國防政策是否就此徹底“改弦更張”乃至“暴走”,還要進行多個方面的觀察。
德國自身的國防實力。德國防軍目前的加力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對此前“欠賬”的補償。
由于軍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長期過低,德國防軍裝備老舊問題十分突出。
主戰裝備中,相當數量都是“老爺車”和舊飛機。
德國本次新增軍費擬解決的“燃眉之急”,居然是添置最基本的防彈背心、頭盔、保暖衣和夜視儀等單兵裝備。
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曾表示:“與其說德國在擴充軍備,不如說是在解決最基本的防務需要。”
西方盟國的容忍度。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曾直言:“歐洲圍繞著德國而聚散。”
2022-05-28 09:47:12
2022-05-27 13:45:18
2022-05-27 16:49:23
2022-05-27 08:33:27
2022-05-26 17:20:09
2022-05-26 09:32:25
2022-05-25 08:58:52
2022-05-25 09:58:10
2022-05-24 14:58:18
2022-05-24 10:23:40
2022-05-24 09:03:59
2022-05-23 15:51:13
2022-05-23 08:57:03
2022-05-23 08:05:55
2022-05-22 11:16:50
2022-05-21 09:16:13
2022-05-20 16:26:35
2022-05-20 13:49:29
2022-05-20 08:52:45
2022-05-19 15:07:10
2022-05-19 15:24:14
2022-05-19 09:50:47
2022-05-19 09:46:32
2022-05-19 08:59:44
2022-05-19 09: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