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烏克蘭成為國際焦點。
俄美兩國劍拔弩張,英日等國緊跟美國煽風點火,歐盟則全力促使局勢降溫。
眾多兼具北約和歐盟雙重成員國身份的歐洲國家,軍事舉措十分謹慎。
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拒絕向烏克蘭派出軍事訓練團,僅派出象征性的援軍。
德國不僅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還嚴禁波羅的海國家轉讓德制武器。
在美撤離駐烏克蘭使館人員的背景下,歐盟外交機構仍在基輔正常運轉。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將繼續作出集體外交努力,說服俄美走上對話道路。
歐盟“雙核”法德兩國政要,在美、俄、烏之間密集進行“穿梭外交”。
法國、德國、波蘭3國領導人在柏林會晤,強調應與俄羅斯保持對話。
法德兩國還力促俄烏回歸“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框架,加快落實“明斯克協議”。
歐盟如此賣力“勸和”,用意何在?
首先,是為了避免烏克蘭局勢殃及歐盟。
俄烏若開戰,歐盟將首當其沖。
其不僅要承受戰火帶來的難民“外溢”等直接后果,還將更深地遭受美國“安全綁架”,與俄羅斯的能源、經貿和科技合作將停擺。
深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能源價格猛漲、通脹高企困擾的歐盟經濟將雪上加霜,甚至引發嚴重社會和政治危機。
2022-06-07 09:12:32
2022-06-07 09:50:45
2022-06-07 13:37:51
2022-06-07 14:47:23
2022-06-07 09:44:05
2022-06-07 09:17:49
2022-06-07 09:20:43
2022-06-07 14:01:07
2022-06-07 11:24:45
2022-06-07 09:35:20
2022-06-07 11:13:39
2022-06-07 10:23:17
2022-06-07 09:37:50
2022-06-07 09:25:56
2022-06-06 14:55:51
2022-06-06 16:17:48
2022-06-06 11:22:23
2022-06-06 14:48:18
2022-06-06 16:05:19
2022-06-06 16:09:39
2022-06-06 09:29:00
2022-06-06 15:26:13
2022-06-06 09:11:34
2022-06-06 08:50:06
2022-06-06 09:45:42